8月1日,中國鐵路北京局張家口車務段黨員突擊隊成員為K1178次列車滯留乘客運送物資。 |
7月29日,由寧夏銀川站始發的K1178次列車開始駛向北京豐臺站。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導致豐臺至沙城鐵路(豐沙線)發生嚴重水害。7月30日,在途的列車緊急停靠、滯留在距終點站約64公里的沿河城站。
面對突發險情,列車內,黨員帶頭維持車內秩序,乘務人員沉著應對,乘客們開展互助;列車外,有關部門組織人員運送物資、搶修線路、調度救援。72小時,各方爭分奪秒救援;風雨同路,大家守望相助。8月2日,被困乘客全部安全疏運完畢。8月8日下午2時47分,豐沙線恢復通行。日前,記者采訪了這場救援的親歷者。
7月30日
應急,組織有序分工協作
暴雨如注。7月30日中午,K1178次列車在北京門頭溝區的山嶺間緩緩穿行。因為大雨,列車已晚點近3個半小時。若是平常,這個點早已到達終點北京豐臺站。透過車窗只能看到漫天雨簾。中國鐵路蘭州局銀川客運段北京車隊副隊長倪鵬緊盯著前方路況,心里有些不安。
中午12時58分許,列車駛入沿河城站,接到通知緊急停車。“那時接到中國鐵路北京局的信息,前方橋梁道路有垮塌風險,讓我們先在沿河城站等待。”倪鵬說。
1個多小時后,倪鵬找來列車長南如雨,召集客運、車輛、列車乘警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啟動了應急預案。車輛組由倪鵬帶隊,持續與沿河城站、鐵路調度中心聯系;乘務組由列車長南如雨負責,對車內供風、供電狀態以及給水等裝置進行巡查,盤點相關物資。
列車15節乘客車廂,共841名乘客。乘客需要加強疏導安撫,但只有30名乘務人員,人手不夠。晚8時,倪鵬、南如雨兩名黨員決定,通過列車廣播召集乘客志愿者,黨員、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優先。
僅僅10分鐘,就有40多名乘客來到6號餐車主動報名,有老黨員、年輕黨員、退役軍人、大學教授。
夜幕降臨。乘務人員和志愿者們開會討論方案。“現在物資緊缺、車上的水源有限。要先安撫乘客情緒,還要建立信息互通機制。”黨員志愿者、退伍軍人胡新忠建議。倪鵬、南如雨等3名黨員職工和胡新忠等4名黨員乘客組成臨時領導小組,15節車廂也成立應急小組,推選出15名黨員乘客擔任志愿者。
列車廣播及時將情況和商討結果播報給乘客。倪鵬與沿河城站聯系,帶來了車站里的應急儲備物資;南如雨帶領乘務組,對車輛展開輪檢;乘客志愿者配合乘務組人員,分別到車廂內安撫乘客,并協助照顧老婦幼等重點人員。
乘務人員由輪班變為全員上陣,保障列車的正常秩序。深夜,乘客入睡。伴著一片鼾響,乘務長康晨輕聲在列車過道穿行,查看情況,看到盥洗池水龍頭在間歇滴水,緊了又緊,“特殊時期,任何跑冒滴漏都不行。”
7月31日
互助,同心協力共渡難關
7月31日早上7時,車輛滯留近20個小時,3個車廂已出現無水情況,列車餐料已盡。
“接到信息,道路塌方,物資送不過來。危急時刻,沿河城站送來儲備的最后兩袋大米。”倪鵬說,“臨時領導小組立即討論決定,把食物分發給大家。”
架火,起鍋,熬粥。“粥不多,一人只能分一小碗,我們志愿者提議,優先將物資分配給車廂內的老人和孩子。”列車臨時領導小組成員之一、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救援指揮學院副教授湯華清有著應急指揮經驗,承擔起調度責任。
由于多個信號基站受損,列車上手機失去了信號。“回想起來,這是最危急的時候。聯絡不到外界,大家就互助自救。”倪鵬說。
沿河城站是一個專供乘務人員上下車的小站,平時列車僅僅停靠1分鐘,物資儲備較少。“當時,車站里已斷電斷水多天,7名工作人員自己也都餓著肚子。”沿河城站站長彭天生回憶,31日快到中午,工作人員幸運地在倉庫角落又找到了些面粉,隨即送上了K1178次列車。
廣播聲響起,征集乘客幫廚。不一會兒,來幫廚的人就擠滿了餐車,大家群策群力,3個爐灶同時打開,做出幾鍋面片湯來。“一人一份分給了乘客。”康晨說,乘務員們保證乘客先吃,“自己一口都沒留。”
艱難時刻,車廂里大家相互鼓勵、寬慰、幫助著。“最餓最累的時候,一個山東大哥塞了自己帶的牛肉干給我,讓我既溫暖又感動。”列車員張文秋記憶猶新。
“其實我們心理壓力也很大。”張文秋說,乘務人員很多也才20歲出頭,要隨時處理車上的各類情況,保證乘客安全,最多時連續值班20個小時,困了只能在車廂連接處瞇一會兒,“但是扛著壓力,大家都挺過來了。”
8月1日
救援,各方支援運送物資
8月1日上午,雨仍在下。突然,一聲“救援隊來了”打破車廂的沉寂。只見一群穿著熒光色工作服、戴著黃色頭盔的搶險突擊隊員自雨簾中沖出,帶著救援物資來到了列車旁。
就在乘客被困雨中的同時,中國鐵路北京局及時組織力量,調度物資,開展救援。張家口車務段火速調配6000份面包、八寶粥等救援物資并組織裝車。7月31日晚8時56分,57402次物資運輸列車從張家口站始發開往沿河城站。然而,由于線路損毀嚴重,物資運輸列車只能抵達距離沿河城站8至9公里處,接下來的一段路,物資需要徒步搬運。
中國鐵路北京局29名黨員組成突擊隊,張家口車務段副段長、黨員劉亞軍擔任隊長,一行人踏著多處厚達30厘米以上的淤泥,沿途避開山體塌方、蹚過泥沙積水,手提肩扛運送物資。
上午10時左右,經過近4個小時的徒步,黨員突擊隊到達沿河城站,將物資送到車廂外。緊隨其后,500余名搶險人員徒步趕到,食物和飲用水被送到滯留乘客手中。
“見到救援人員時,他們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們辛苦了,后方正在組織搶修,請多等一會兒,我們會救大家出來!’”南如雨說。
下午4時,陸軍第81集團軍某陸航旅4架運輸直升機帶著空投救援物資也到達指定地點。考慮到水、自熱飯等投到公路地面容易摔碎,物資只能被投放到永定河的松軟河床上。3名列車員自告奮勇,綁著繩索走下河堤取物資。
“河水非常急,我們從一座橋邊走進河灘,鉆到沒過膝蓋的河水中,去拿救援物資。”列車員、班組入黨積極分子崔璐說起當時的場景,有些后怕,“但看到乘客的笑容,感覺是值得的!”
8月2日
搶修,安全疏運乘客換乘
“豐沙線已經部分搶修通車,請準備車輛退行,隨后將安排車輛對接轉移乘客!”清晨,通過沿河城站唯一一部鐵路系統聯絡電話,K1178次列車乘務組收到了撤離通知。
7月30日傍晚,張家口工務段便成立搶險分隊,在大雨中向水害地點駛去,開始了一場為乘客打通生命通道的攻堅戰。
張家口工務段副段長李廣偉介紹,8月1日晚上,在之前搶險的基礎上,指揮部作出決定,從張家口方向,臨時送一列空客車體到塌方處以北,并在兩列火車之間修建臨時通道,K1178次列車退行之后,兩車接駁,把車上乘客轉送至臨時客車體上運送至張家口站。
8月1日晚7時,增援力量搭載設備,開始對塌方處進行搶修。1880名鐵路職工,44小時奮戰,8月2日凌晨,線路終于打通,上午8時21分,K1178次列車啟動。
“列車退行的時候,隔著車窗,看到鐵路工人們滿身泥濘,向我們微笑著揮手送別。”這個場景,給胡新忠留下深刻的印象。車廂里,有人揮手,有人豎起大拇指,向工人們激動地呼喊。
在此之前,K1178次列車上的黨員在6號餐車開了最后一次會。
“我們和黨員志愿者們一起討論怎么組織乘客有序撤離。同時把剩下的物資發放到需要的人手里。”倪鵬說,“站完最后一班崗,把大家平安送上換乘車,才終于松了口氣。被困72小時,凝聚起了這么多人的力量,大家同心協力,是難忘的回憶。”
中午12時30分,841名乘客走下K1178次列車,乘車至張家口站后,換乘高鐵前往北京。臨下車時,乘務人員郝燕梅發現一名乘客在窗戶上留下一張紙條,上面畫滿了花,寫著:“致敬工作人員,你們很辛苦,感謝陪著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本期統籌:郭 玥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