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氣象 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塑造發展新動能 在解難題補短板中增加民生新獲得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打造競爭新優勢 專題
走過不平凡的2023年,中國經濟在砥礪奮進中迎來2024年新開局。
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一個共識更加清晰:推進高質量發展既是突圍向上的根本出路,也是需要邁過重重難關的艱辛道路。
深刻闡明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明確提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明前進方向。
開年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下,各地各部門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億萬人民同心協力,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堅定信心向前進。
穩中求進——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氣象
春節將至,各地年味兒漸濃。
在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云開廣場,人們在年貨節活動上選購商品(2024年1月20日攝)。新華社發(袁福洪 攝)
陜西,上新千余項春節主題活動,為四海賓朋送上文旅“大餐”;
廣東,推出逛花街、看大戲、游樂園等系列活動,發放超千萬元文旅消費券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黑龍江,“爾濱”熱度還在擴散,春節假期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十余倍,各大冰雪景區人氣旺盛……
游客在哈爾濱太陽島雪博會園區游玩(2024年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新年伊始,消費新場景新業態不斷出現,人流物流涌動,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以“五個必須”深刻總結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把這一條放在首位。
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越復雜、任務越艱巨,越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在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不斷開創新局。
穩中求進,不斷鞏固經濟恢復向好基礎——
1月2日,滬渝蓉沿江高鐵合肥至武漢段(沿江高鐵合武段)開工建設。這一全長約36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的線路建成后,將在合肥至武漢間形成新的高鐵大通道,進一步完善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
投資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1月以來,諸多重大項目建設紛紛啟動:京津冀地區最大高鐵盾構隧道開始掘進;國內首個陸纜穿海工程在浙江舟山成功敷設;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在四川開工……
2024年1月18日拍攝的盾構機始發現場(無人機照片)。當日,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津濰高鐵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徑盾構機“津城一號”順利始發,標志著京津冀地區開挖直徑最大、掘進距離最長的高鐵盾構隧道正式開始掘進。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著眼持續穩定和擴大消費,商務部把2024年定為“消費促進年”,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打造更多商旅文體融合消費新場景。各地各部門千方百計促消費,力爭消費市場首季開門紅。
正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傳遞更多積極信號:各地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抓手,持續夯實穩的根基、蓄積進的動能。
以進促穩,持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1月17日,遼寧沈陽召開儲能大會。44個新能源產業項目現場簽約,助力沈陽打造“儲能之都”。
“必須打破產業結構單一、傳統產業老舊、新動能不足的被動局面,才能走出過去發展的瓶頸,贏得全面振興的未來。”在這樣的共識之下,遼寧努力做好結構調整大文章。
“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結構”二字,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關鍵詞。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一系列新動作,驅動經濟結構加速轉型升級:
優化產業投資結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助推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順應消費結構升級,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加快釋放家居消費潛力;推動貿易結構轉型,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助力產業“向綠而行”……
錨定高質量,更要在關鍵處發力——
2024年首個工作日,在福建,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吸引大批企業參會。
同一天,江蘇南京舉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宣布將構建“孵化培育服務平臺體系”“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體系”“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體系”,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梳理多地多部門的2024年發展任務,“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高頻出現。一場場會議召開,一項項舉措落地,持續培育民營經濟茁壯成長的沃土,著力提振廣大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公司(企業)債券市場正式開市。這是北交所發展重要的里程碑,對于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證券交易所公司(企業)債券市場開市儀式現場(2024年1月15日攝)。新華社發(史麗 攝)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
習近平總書記1月16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共識在凝聚,行動更堅定: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優化金融生態,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最大的確定性,也是中國經濟乘風破浪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向新而行——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塑造發展新動能
2024年新年第一天,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啟程,開啟商業首航。
2024年1月1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正式開啟商業首航(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歷經八年科研攻關、五年設計建造,“愛達·魔都號”標志著我國在郵輪制造領域的全面突破,更印刻出大國制造轉型升級、攀高逐新的足跡。
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唯有創新才能贏得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至關重要的位置:“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保持戰略定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從中央到地方,上下齊心,著力培育和激發新動能,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1月6日,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搭載72位自主超導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先進的可編程、可交付超導量子計算機。在大國爭鋒的量子科技領域,中國按下發展“快進鍵”。
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2024年1月6日攝)。新華社發(量子計算芯片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供圖)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概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擺在九項重點任務的第一位。
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拔節生長,向新而行。
1月20日,首臺國產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H-F120在廣州發布。在具有極高技術門檻的透射電鏡領域,我國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從自主研制的AG60E電動飛機實現首飛到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5-18星成功發射,今年以來,一個個重大項目傳來捷報,正是堅持創新、久久為功的生動寫照。
開年即開跑,各地聚焦新質生產力謀新策、出實招:
老工業基地長春,重點布局航空航天及應用、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氫能和新型儲能等領域,具有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制造業新秀安徽,加緊建設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打造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和孵化高地;
創新高地浙江,正推動“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高質量發展……
“新三樣”出口額首次破萬億元,178家國家高新區星羅棋布,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驗驗證平臺成為引領帶動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制造業努力向上的背后,是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空間不斷拓展。
提升產業體系質量,才能讓中國經濟韌性更足、底盤更穩。
打開“長三角一體化科創云平臺”,一系列聯合攻關需求映入眼簾,領域涵蓋合成生物學、復雜工業場景機器人系統等眾多未來產業。
長三角一體化科創云平臺對長三角多個產業鏈協同發展進行全面梳理(2024年1月10日攝)。新華社發
企業提需求,政府搭平臺,既攻克技術,又帶動應用。上海市科委創新服務處處長劉晉元說,長三角三省一市累計發布“企業出題”的48項重點揭榜任務,全國揭榜單位數量超過380家,用一張張“創新榜單”加快推動產業鏈發展。
當前,產業體系全而不精的問題依然存在,必須找準關鍵環節、薄弱環節,集中力量攻關。
推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2024年將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實現“化點成珠、串珠成鏈”。
更大力度為經營主體減負。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2.2萬億元。新的一年,財稅部門將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
為產業發展營造更好環境。從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到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不斷深化改革向提升實體經濟質量發力、聚力。
不可否認,我國經濟仍處于恢復增長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機遇和挑戰并存。但龐大的市場、完整產業體系提供了強勁支撐,蘊藏著無數創新力量。
“牢牢把握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先進制造業水平,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讓經濟增長動力更加充沛。”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說。
利民為本——在解難題補短板中增加民生新獲得
新疆和田,種植基地內,一棵棵紅柳迎雪而生,昂然挺立。
紅柳可以防風固沙,根部接種肉蓯蓉還能帶來額外收入。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鄉托帕艾日克村種植大戶圖爾洪·買提塞地2023年在自家地里接種了肉蓯蓉,一年收入超過30萬元。“這樣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發展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2023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民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24年,“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被列為新一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一。
1月下旬,浙江杭州市迎來了短時的降溫,但位于拱墅區的浙工新村工地卻是一派熱火朝天:樁機聲此起彼伏,水泥攪拌車進出不停,挖掘機揮舞鐵臂有序作業……整片工地處于樁基階段,預計將在春節前完成打樁。
這里曾是浙江工業大學宿舍樓,房齡超過40年,危房安全隱患大,居民們的改造意愿強烈。經過多方一起努力,浙工新村城市危舊房有機更新(試點)項目于去年年底開工,昔日危舊小區正在重煥新生。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1月15日發布,這是國家出臺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
從優化助餐配送、掛號取藥等服務,到打造一批讓老年人放心消費、便利購物的線上平臺和線下商超,再到更好滿足文化、藝術、體育、休閑等需求,意見的落地實施,將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在廣州市越秀區洪橋街道三眼井社區長者飯堂,工作人員在給前來用餐的老年人打飯(2024年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一老一小”,牽動億萬家庭,關乎民生福祉。
2024年,將繼續實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標準”“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標準”3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提高的優惠政策。稅收負擔更低,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更高。
一枝一葉總關情。翻開各地的2024年“民生清單”,一項項推動共享發展成果的舉措溫暖人心:
云南昭通提出,特困、孤兒、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三類對象”等特殊人群實現“昭通惠民保”投保全覆蓋;
福建南平提出,對企業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按每人1500元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已經啟動,上海、濟南、青島、福州、長沙等城市已有一批項目開工。
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每一件都不是小事。
從一個個民生“小切口”進入,將重大發展工程、民生工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打好民生保障仗,才能支撐起群眾“大幸福”。
破浪向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打造競爭新優勢
新年以來,一批中外合作新項目密集推出——
1月20日,一艘滿載智利車厘子的冷藏貨船漂洋過海,抵達上海外高橋碼頭。這也是國內水果進口商鑫榮懋集團與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合作的開年首單包船業務。
在天津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進貨商在查看智利進口車厘子品質(2024年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近日,跨國公司江森自控與中國本土磁懸浮高速旋轉機械領先企業飛旋科技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推動暖通空調行業的創新與減排。
日本經濟界訪華團、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訪問團……近期,國際機構和跨國公司負責人紛紛到訪中國,看好中國市場、深化務實合作。
“中國是強生全球業務中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也是全球創新戰略市場,強生公司愿持續擴大對華投資。”強生公司執行副總裁溫格爾說。
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才能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滬蘇浙的水上交界處,地跨3個省級行政區的標志性建筑——方廳水院的施工正在推進。三地一體化審批,建設單位只需準備一套資料,跑一個部門,蓋一個章。
圍繞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還有更多先行先試:寧夏提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江蘇深入實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京津冀三地研究制定京津冀區域內統一的經營主體信用監管地方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經濟活力”。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在高水平開放中更好實現合作共贏。
1月11日起,北京首都機場等樞紐空港口岸,24小時直接過境的外籍人員可免辦邊檢手續。
當天,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更好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重點任務時,要求“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提出“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并強調“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
“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賦予浦東新區更大自主權,支持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1月2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對外發布。
修訂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抓好“穩外資24條”,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一系列務實舉措,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信號更加鮮明。
當前,政企合力鼓足勁,千方百計拓市場、促合作:青島組織企業赴德國參加法蘭克福家用及商用紡織品展;溫州啟動百團千企出海拓市場增訂單行動暨香港玩具展首發團;西門子能源支持廣州供電局建設綠色轉型變電站……
堅持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中國不斷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注入新動力。
1月中旬,瑞士達沃斯。素有“世界經濟風向標”之稱的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上,“中國機遇”議題牽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表示,雖然未來幾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將持續存在,但擁有14億多人口巨大市場的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中國經濟,不僅將更好造福億萬中國人民,也將持續增益世界發展,書寫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文字記者:鄒偉、韓潔、張辛欣、謝希瑤、葉昊鳴、潘潔、魏玉坤
視頻記者:房寬、高銘、姜明明、何山、阿曼、何春好、賈遠琨、狄春、程濟安、楊子春、劉海、朱曉光、李帥、張宇琪、有之炘、黃安琪、岑志連、佘靈、曲磊(實習)
海報設計:趙丹陽
編輯:楊文榮、張愛芳、王秋韻、唐興、郝曉靜、賈伊寧、宋為偉、逯陽、施思思、王浩程、郭潔宇
統籌:何雨欣、周詠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