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30年的水道工,我對市政工作很有感情,希望能提出好建議,為城市建設管理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年,王潤梅第三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0年的履職生涯,她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基層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了30多份建議。
王潤梅是太原市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中心道路排水保障二所黨支部副書記、副所長,也是太原市市政公共設施管理處第二道排養護管理所水道三組組長。她所在的班組共有10個人,負責太原市內100多條街道的1萬余口下水井的清掏養護任務。“清掏的污物濺到身上是常事,沒戴口罩的時候還會濺到嘴里。但再苦再累的工作總得有人干,我就想沉下心,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好。”
2013年,王潤梅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從水道工人到全國人大代表,如何依法履行好職責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成為一名“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說、走起來能做”的人大代表,王潤梅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人大組織的代表培訓和調研活動,留心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擔當盡責,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信任重托。”王潤梅說。
在工作中,王潤梅通過細心觀察排水管網的淤積情況和變化規律發現,一些片區由于雨污水不分流、黑臭水體長期存在,導致山西的汾河水質受到了污染。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潤梅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的建議,并得到了落實,通過“九河”綜合治理,實現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為太原市區消除黑臭水體工作貢獻了力量。
“井蓋的丟失、破損、移位,將會使井具成為馬路的‘陷阱’,給過往行人和車輛安全造成隱患。”結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王潤梅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提高城市道路井具標準要求。這個建議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部分城市將井蓋規格從30多種降到了4種。“能為守護老百姓腳下的安全發揮作用,我很高興。”
每逢汛期,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多個城市出現內澇災害,開啟“看海模式”。圍繞這一問題,王潤梅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了關于進一步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建議。
“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城市內澇最大的病根在于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王潤梅介紹說,在城市道路建設和改擴建過程中,存在著“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管理”的情況,對排水管網建設重視不夠、沒有超前意識、資金投入不足,在施工完成后,容易產生積水問題。
對此,王潤梅建議科學編制城市防洪規劃、城市排水專項規劃,加快構建排水防澇體系,提高管網輸送能力、泵站抽排能力,完善雨水調蓄設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同時提高管網設計標準,增強管網排水能力,加強管網和泵站一體化建設。
在完善城市防洪雨水調蓄設施方面,王潤梅建議按照中途調蓄與終端調蓄相結合和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進行城市雨洪設施建設規劃,并逐步推進。利用城市公共綠地、公園、廣場等城市開闊空間建設地下中途雨洪調蓄設施;對現有雨水泵站終端調蓄池進行擴容等,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抵御自然風險能力。
10年前,第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的激動與自豪,王潤梅依舊記得。“深入了解群眾的期盼和關切,當好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更好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她說。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3.03.08 記者 楊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