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首位。國資央企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近日國務院國資委部署表態來看,技術源頭、產業升級、產業生態是重點發力方向。
國務院國資委在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的專題會上表示,將研究更加有效管用的舉措,把發展新質生產力同做強做優主業、提高經營業績考核導向性精準性、調動企業領導和科技人才積極性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不少央企也透露了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思路。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韓垓鎮農戶劉道光,近來在為自己家1200畝小麥打返青期除草劑。與周圍農戶不同,他總能精準掌握天氣變化,制定合理的植保計劃,這得益于一款數字農業系統——中化農業“MAP智農”APP。目前,“MAP智農”線上活躍用戶服務面積已超1億畝。
“將信息化、智能化創新成果加速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是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中國中化董事長、黨組書記李凡榮表示,當前,數字農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中化將積極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統籌調動各方資源,推動我國農業轉型升級。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眼下,各方都在積極行動起來,謀新策、出實招、善作為。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用技術源頭、產業升級、產業生態來概括未來國資央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發力方向。
近年來,央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2023年達到10660億元,國產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成果加速涌現。
張玉卓表示,下一步央企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的力度;要堅持開放創新,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協同,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而在產業升級方面,國資央企一方面要利用新的技術,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另一方面是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2023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增加3.23個百分點。從目標來看,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占比要達到35%。
據了解,當前國務院國資委正在深入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和扎實推進未來產業啟航行動,日前還啟動了“人工智能+”行動。按照部署,國企央企要力爭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啟航企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加快數字化轉型試點和智能工廠建設,打造更多綠色低碳示范項目。
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央企也已明確了任務和目標。例如,中國建材集團將靈活運用內生增長、并購重組、資本運作三種方式,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內生增長方式上,依托世界一流攻關類項目,布局戰時應急、極端環境、高端裝備、前沿領域、未來產業等國家急需的下一代材料。在并購重組方式上,重點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四大領域,尋找優質并購標的。
通用技術集團表示,2024年將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布局發展,加大高端數控機床、纖維新材料、生物制藥、健康產業、高端醫療器械新興產業布局,增強體系化發展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也要及時推進相應的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例如,原創性、引領性創新投入大、周期長、不確定性強,需要探索中長周期的考核激勵舉措。對此,國務院國資委明確,對于承擔較多功能使命類任務的企業,可考慮制定專項考核方案。各集團公司也應結合實際,同步完善內部考核制度,對功能使命類任務較重的子企業實行分類精準考核。對創新型企業和戰新產業,研究提高中長期激勵的覆蓋面和匹配度。(記者 王璐 實習生 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