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原國家房改課題組組長、原中房集團董事長孟曉蘇在一段視頻中解讀取消公攤面積的內容沖上多個平臺熱搜。他在視頻中用一則“樓市笑話”暗諷取消公攤的爭議,并稱“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認為如果房企取消了30%的公攤面積,那么房屋單價勢必會上浮42.85%,并不會讓購房者得利。
該視頻和相關話題很快引發部分網友不滿,紛紛質疑“取消公攤房價上漲”的判斷不具現實基礎。對此,孟曉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已關注到了網友的激烈討論。他表示:“一些自媒體把我幾年前談‘取消公攤’的舊視頻找出來,截取一句調侃的話斷章取義,而我講加大保障房建設的話卻不轉發,目的就是‘蹭熱度、賺流量’。”
孟曉蘇向記者解釋稱,自己談論“取消公攤無意義”的本意,旨在呼吁地方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設,在他看來,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孟曉蘇 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孟曉蘇發來的該段視頻講話原稿中看到,他之所以認為“取消公攤無實際意義”,是因為“公攤面積”實際是“建筑面積”與“使用面積”之差,賣房后分攤到各戶。這其中包括樓道、樓梯間、電梯、外墻厚度、陽臺的一半、隔墻的一半,同時還要分攤地下室、公共服務用房等等。
孟曉蘇在講話中類比,按照“建筑面積”計算,就像市場上賣榴蓮,是連皮帶核一起稱重的。所謂“取消公攤”就是切開榴蓮只賣果肉,有的還給去掉里面的核,價格就比帶殼賣的高出不少。買房不可能把“公攤面積”攤給別人,所以“取消公攤”只是算法不同,沒有實際意義。
“公攤本就是你房屋中的一部分,這部分錢如果不分攤到購房者頭上,那開發商找誰要錢去?”今年8月初,孟曉蘇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也曾談及取消公攤的話題,當時他解釋稱,取消公攤只能將購房者房本上的面積縮小,但房企并不會自己承擔建設公攤的支出,只會將顯性公攤面積變成“隱形面積”。比如,本來“公攤面積”是30%,按減去公攤后的“使用面積”計算,房產證上面積縮小了30%,每平方米房價可能就要高出42.58%,所以在他看來,取消公攤的做法實際并不能讓購房者減少購房成本。
孟曉蘇認為,房屋面積的大小同樣還關乎居民住房榮譽感問題。“商品房時代,如果你買了100平方米的房屋,但現在告訴你因為取消公攤變成了70平方米,而這少了的30平方米還要按42.85%收費,老百姓會樂意嗎?一些看似沒有公攤的國家,實際就是這樣按房屋使用面積收費,將看不到的公攤算進了房屋單價中。”
“我們希望商品房的入戶大廳要大、要氣派,希望房屋過道寬敞,有足夠的電梯使用,這關乎我們的居住環境,也是我們的居住榮譽感。”孟曉蘇表示,“即便是老百姓不關注住房榮譽感,但開發商要關注、地方政府要關注,因為我們需要提高百姓的住房條件,要讓大家住得有尊嚴。”
▲資料配圖 據ICphoto
觀點二開發商在設計公攤面積上要透明同時應建設更多保障性住房
“但是我對‘公攤面積’的說法卻引來許多網友謾罵。”孟曉蘇表示,他理解網友的質疑實際反映出的是居民想得到質優價廉的房屋,讓更多低收入家庭能夠入住保障房。
孟曉蘇認為,老百姓對公攤面積的意見,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開發商將房屋公攤面積設計得不明確、不合理。“比如有些過道設計得過長或者過窄,一些公攤面積占比接近房屋面積50%,這都是老百姓反對的公攤現象,這也要求開發商在設計公攤面積上要透明,要合乎購房者所需。”
公攤面積取消后,房屋單價為何必然上浮42.85%?針對網友的質疑,孟曉蘇向記者解釋道:“因為開發商不會自己來承擔這部分公攤建設費用,這部分投入也不可能有第三方承擔,所以只能由消費者買單。”
孟曉蘇表示,老百姓認為公攤面積的不合理,在于沒有享受到優質的、低價的房屋,因此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能從取消公攤著手,而是要建設更多保障性住房,實現保障房覆蓋我國50%城鎮家庭的目標,在推動住房商品化的同時,形成住房供應體系上的“雙軌制”。
“降低住房成本,用更低的價格享受更優質的房產,這是老百姓真正呼吁的。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不在取消公攤,而在保障房的建設上。”孟曉蘇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真正呼吁的也同樣是幫助更多購房者減輕購房壓力,讓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同樣得到滿足,而不是因小失大,過度關注公攤面積是否取消,分解政府對保障房建設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