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廣寒電影博物館外景。受訪者供圖
“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筑群”,圖為建筑群中的老舍舊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攝
小廣寒電影博物館內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攝
大家共同保護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才有尊嚴,才能成為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積極力量。
——————————
走近山東省濟南市經三路48號,你會看到一座巴洛克式的二層小樓。雖然建筑不大,這里卻擁有近4000件展品。各式各樣的電影放映機、電影攝影機、電影膠片、電影拷貝和海報等,在屋內隨處可見。即便是在餐桌上,也有電影膠片放置其中。
這里就是小廣寒電影博物館,是歷史上中國第二家、濟南第一家專業電影院小廣寒電影院的所在地。這座建于1904年的建筑,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誕生和發展,親歷了濟南乃至中國的百年變遷。它幾經更名、閑置廢棄,如今被重新修繕,以“電影博物館+電影主題餐廳”的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在記錄歷史、為人們提供更多更新文化體驗的同時,也探索著建筑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之路。
“修繕小廣寒的資金投入是新建一個房子的3-4倍,當時很多人并不理解?!睗鲜欣辖ㄖ幕糜未龠M會會長、小廣寒電影博物館館長李建軍說,小廣寒重新修繕期間,他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重建一個新房子不好嗎,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的代價去修破房子?”李建軍第一次進入小廣寒是在2008年,當時這棟老建筑已經廢棄多年,房屋原本的建筑結構破損嚴重,主體面目全非,相關機構鑒定其為D級房屋,屬于危房。
2009年年初,經過相關部門和專家組的反復討論,小廣寒以房屋租賃的方式交由李建軍和建筑設計師王建寧全面參與修復運營。修繕歷時兩年6個月,投資1200多萬元,這是濟南市市中區首次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的保護與活化利用。
在最初的構想中,李建軍和王建寧本想著投入一兩百萬元資金,將小廣寒電影院舊址簡單修復為一個“公共藝術空間+設計室”的空間。隨著對這座老建筑了解的深入,他覺得不能輕易這么做?!皻v史建筑不僅是一個供人使用的空間和場所,也是建造時期人們思想意識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崩罱ㄜ娤M瑢τ谛V寒,不僅要將它簡單地保護起來,更要讓它成為一個承載公眾教育功能的文化場所。
如今,包括小廣寒在內的老商埠已成為濟南的一張文化名片。2013年,小廣寒電影院舊址等9個項目,作為“濟南緯二路近現代建筑群”被國務院核定批準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被推介為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
早在20年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加強對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筑規劃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2008年4月,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通過《20世紀遺產保護無錫建議》,同年,國家文物局發布《關于加強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
各省市也在近現代建筑遺產保護上不斷探索。例如,自2006年起,《南京市重要近現代建筑和近現代建筑風貌區保護條例》開始實施;2015年12月,陜西省西安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西安市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管理辦法》,并于2016年1月7日起實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保護老建筑,“活化”利用舊空間,讓物理空間轉化為社會公眾的精神食糧,為近現代建筑遺產的發展帶來新力量。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是歷史的見證,是記錄傳承延續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敝袊ㄖW會理事長修龍表示,20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外建筑師設計了一大批優秀的建筑項目?!半m然這些建筑的建成時間還不過百年,但它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巧妙融合,成為這個城市發展進程中階段性的歷史文化載體,彰顯著歷史文脈傳承和時代精神風貌?!?/span>
濟南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城,百年商埠”是它的兩大特點。自1904年開埠以來,一批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文藝復興風格等各種風格的建筑在商埠區出現,同時西洋建筑逐漸與本土建筑融合,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涌現。
今年8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國馨,出生于濟南。他在兒時看的很多電影,就是在小廣寒電影院放映的??吹饺缃竦牟┪镳^,他感慨萬千,當年在這里看電影的場景歷歷在目。
莫靜妍是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學生,小廣寒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她驚喜。莫靜妍覺得,走進20世紀老建筑,歷史不再是書上的寥寥數語,那時人們的生活變得立體,自己仿佛開啟了一場和時間的對話。
年輕人在與歷史對話的同時,也以他們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濟南姑娘周曉彤有一個社交賬號,分享散步日記,記錄濟南的城市風貌,近現代建筑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膠濟鐵路博物館(原膠濟鐵路陳列館)是她的最愛,這里的主館為1915年建成的膠濟鐵路濟南站舊址。近現代建筑匯聚的老商埠,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筑群、洪家樓天主教堂等,也都是她的“心頭好”。據周曉彤觀察,很多瀕臨倒塌、處于危房狀態的建筑因此被重新修繕,一些老街區被改造,進行商業化再利用。這種模式讓老建筑重新“活”了起來,“不過,很多人來這里只是為了拍照打卡,沒有看到建筑原本承載的故事和文化?!彼X得,這恰恰是老建筑的靈魂。
近年來,不僅是濟南,很多城市都在積極探索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新路徑,努力讓歷史遺跡“活起來、傳下去”。同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促進文旅融合、文商融合?!半S著仿古City Walk等的流行,各方對于20世紀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意識不斷增強?!敝軙酝f。
“過去建筑遺產的保護往往是靜態監督,今天還要保護那些居住在里面的人和活態的歷史文化街區?!敝袊奈飳W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認為,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真正的主人是公眾,要把遺產保護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交給每一個人,“大家共同保護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才有尊嚴,才能成為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積極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