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主題會議“人工智能治理創新為培育科技治理生態構建國際信任基礎”在京舉辦,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在會議上發布了2024人工智能(AI)十大前沿技術趨勢展望。
“它們都充滿了無限可能和潛力,不僅將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還將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和發展。”喬紅說,希望此次發布能引導大家共同思考“如何把握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如何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如何確保人工智能技術可持續發展”。
這十大前沿技術趨勢分別為:
AI共性技術
1.小數據和優質數據
大量的無效數據不僅消耗了計算資源,也給模型可靠訓練帶來挑戰。在此背景下,小數據和優質數據的價值越來越重要。小數據更注重數據的精度和相關性,從本質上減少人工智能算法對數據的依賴和不確定性,增強網絡可靠性。建設多樣性的數據集不僅能夠從理論基礎上支撐不同技術路線的AI發展,還為解決通用人工智能的瓶頸問題提供新的可能。
2.人機對齊
只有AI的輸出結果與人類價值觀相符,才能確保AI模型的能力和行為與人類意圖保持一致。僅依靠數據和算法并不足以實現人機對齊,這意味著在設計獎勵機制時,不僅要考慮任務的效率、效益和效果,還需要考慮行為是否符合人類的倫理標準。
3.AI使用邊界和倫理監督模型
當前AI系統的合規性、安全性和倫理問題越發突出,建立一個AI監督模型框架尤為必要。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制定明確的標準和規范,確保所有AI系統在開發和使用過程中遵循既定的原則,從而減少AI在制度沒有確定的情況下被過度使用所帶來的風險。
4.可解釋性模型
在保障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可解釋性,有助于減少對公共資源的消耗,增強用戶對AI系統的信任度,并促進其在關鍵領域的應用。例如在醫療健康領域,一個具有高可解釋性的AI診斷系統能夠讓醫生更容易理解其判斷依據,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程序。
大規模預訓練模型
5.規模定律
基于海量參數和訓練數據的大規模預訓練模型能夠有效提高人機交互和推理能力,增強可完成任務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目前規模定律依然有效,不僅體現在語言模型上,也在圖像處理、語音識別等多個領域中得到了驗證。
6.全模態大模型
全模態大模型可處理和理解文本、圖片、音頻、數據表格等多種類型的數據輸入,并根據任務需求生成多種類型的輸出。例如引入通常用于捕捉三維空間信息的3D點云數據模態,對于機器人的導航和避障尤其重要。
7.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
使用大模型、生成式技術等來提高科學研究中提出假說、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階段的效率和準確性。科學家們可以利用AI技術進行實時的試驗監測和調整,快速反饋試驗結果,動態優化試驗設計和假設。
具身智能
8.具身小腦模型
傳統大模型可以協助機器人處理決策、任務拆解和常識理解等慢通道反應任務,但不適合做強實時性和高穩定性的機器人規劃與控制快通道反應任務。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的進一步延伸,一般是指可以感知、理解物理世界并與其形成互動的智能系統)小腦模型可以通過多模型投票等集成學習方法,結合機器人本體結構與環境特性選擇合理的模型控制算法,確保機器人在理解自身本體約束的前提下,完成高動態、高頻、魯棒的規劃控制動作,使智能機器人更加滿足現實世界的精細操作與實時控制需求。
9.實體人工智能系統
實體人工智能系統是將具身智能賦能于物理世界中的實體對象,使傳統設備能夠突破其原有的功能限制,實現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操作。人形機器人是實體人工智能系統的終極表現形態,它不僅具備多模態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夠與人類自然互動,還可以在復雜環境中自主決策和行動,并有望在未來應用到更多復雜的工作場景中。
生成式人工智能
10.世界模擬器
世界模擬器能提供沉浸式的高仿真體驗,為使用者帶來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游戲世界,可應用于教育、娛樂等領域,還可以創造更多超級數字場景。在機器人領域,這種技術還可用于構建大規模、標準化的多模態機器人行為數據集,提高機器人本體設計、仿真訓練和算法遷移的能力。
2024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將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作為全球科技界備受矚目的盛會,本屆論壇將繼續匯聚全球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等各界精英,為可持續發展貢獻科技力量和全球方案。
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由中國科協于2019年發起主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屆論壇致賀信。論壇旨在匯集全球智慧,策源創新思想,搭建民間科技交流平臺,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對促進民間科技交流、拓展中國對外交往渠道、構建開放信任合作網絡起到了積極作用。
過去五年間,論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賀信精神,不斷探索、創新,構建世界級創新思想策源平臺、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大師級人才匯聚平臺與全球可持續發展動力平臺,為“全球發展倡議”落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探索前沿堅持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致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賀信中,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推進,科技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深入協同發展,對人類文明演進和全球治理體系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破解各國關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問題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不僅為論壇指明了方向,也為全球科技界、企業界乃至社會各界提供了行動指南。五年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始終圍繞“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一核心理念,通過設置與科技、科學與產業等領域相關的前沿平行論壇,聚焦基礎科學、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綠色創新等重要領域,邀請全球頂尖科學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應對時代挑戰的科技創新解決方案。
論壇每年梳理發布“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研判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全球性問題與挑戰,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發布了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研究報告,并將發布成果入庫“科創中國”平臺;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發布年度IUPAC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
論壇發布的研究成果,集聚科技界的智慧與力量,不僅展示了科技前沿進展,更為解決全球性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和工具。
凝聚共識搭建思想策源交流平臺
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強調,中國一貫秉持開放合作,希望論壇促進各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攜手合作,凝聚共識,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不僅是科技探討的平臺,更提供了凝聚全球各界共識、深化國際合作的契機,其在全球科技合作網絡中的地位日益顯著,成為凝聚各方共識的思想策源地。自2019年至今,論壇持續邀請諾貝爾獎得主、全球知名科學家、教育家、經濟學家、企業家報告交流,每年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位院士專家、世界重要科技組織負責人、著名企業家、大學校長等嘉賓出席活動。
論壇通過高端對話、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等形式,為各國科學家、企業家、政策制定者搭建溝通交流的橋梁,促進全球科技界對重大科技問題深入思考并形成共識。五年來,論壇共吸引數千名全球科技精英參與,發表多篇報告,形成多項具有影響力的科技政策倡議。
例如,在第三屆論壇上,260家科技共同體發布“開放、信任、合作”倡議,表達出國際科技界團結一致、合作前行的普遍心聲,并提出維護科學開放合法界限、信任尊重合作者、尋求合作交流“最大公約數”等具體措施。在第四屆論壇中,主辦單位聯合全球知名科技組織發布“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倡議和學科發展報告”倡議,呼吁全球科技界潛心基礎科學研究、深化務實合作、推動科學普及、促進可持續發展。
如今,在全球性挑戰愈發嚴峻的背景下,作為全球科技界的“思想盛宴”,論壇已成為世界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開展對話交流、凝聚發展共識的開放高地,倡導和推動國際科技共同體信任、合作、發展的價值高地。
深化合作打造開放全球科技橋梁
論壇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的號召,致力于推動全球政府、產業界、學術界之間的深度融合與協作,共建共享,營造開放合作新生態,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共同應對時代挑戰。論壇搭建中小企業創新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構建和暢通國際產業界溝通合作渠道,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推動國際科技、人才、資源開放共享,營造公平公正產業貿易發展環境,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科技合作與交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
歷屆論壇均設有國際合作相關議題,通過建立國際科學問題庫、國際合作人才庫等機制,推動全球科技資源的共享與應用。首屆論壇創新辦會模式,采用“一會兩院+國際著名科技組織或機構”的合作機制,打造中國科技界與世界科技界攜手共進的標志性品牌;第二屆論壇進一步設立了開放科學與開源創新合作分論壇;第三屆設置“合作:風險挑戰應對之策”議題,推動探討科技創新的全球合作;第四屆延續“開放、信任、合作”主題,設置了兩院院士與跨國公司合作分論壇,進一步促進國際科技界在基礎研究、產業合作和技術創新等領域的深度協作;第五屆論壇立足大灣區,在國際區域合作方面展開探討,形成系列高質量的思考建議。
歷經五載的積累與發展,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與合作的重要平臺。2024年,論壇將以“面向未來的科學技術”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治理創新、學科交叉融合發展、開放科學基礎設施、跨界資源協同整合、環境社會和諧共生、國際科技交流等六大議題,繼續匯集全球智慧為高質量發展賦能,進一步推動國際科技合作與創新。
在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的引領下,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將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鮮明旗幟,繼續為全球科技創新源源不斷地注入強大動能。通過凝聚全球科技界的共識,深化國際合作,落實“三大全球倡議”,論壇將助力構建更加開放、信任、包容的國際科技共同體,推動科技之光繼續照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