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組織的紀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三十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1994年1月10日,北斗一號建設正式啟動,黨中央決策建設獨立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志著北斗系統進入全球化發展新階段。30年來,該工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有源到無源、從區域到全球的階梯式、跨越式邁進,全面實現“三步走”戰略發展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從在抗震救災期間幫助救援隊搭建通信橋梁的“救災利器”到服務于智能交通、智慧農業;從讓公眾體驗到車道級導航、紅綠燈倒計時等功能,到讓共享單車實現“電子圍欄”功能……談到北斗系統帶來的改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如數家珍。
北斗已廣泛融入交通、能源、氣象、通信等國民經濟各領域,成為國家時空信息的重大基礎設施。同時,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產品出口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3個國際組織標準體系,成為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案例。
驕人成績的背后是北斗工程突破的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一系列自主可控產品,建成的一大批先進制造研發設施。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北斗工程探索了推動重大工程建設發展的新范式,形成了獨具建設效益的北斗經驗,為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事業深入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
“我們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也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發展之路。”在楊長風看來,北斗系統是科技強國建設的一個重大標志性戰略成果。
三十而立,乘勝向強。此次會上發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劃》提出,未來在確保北斗三號系統穩定運行基礎上,中國將建設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大、服務更優質的下一代北斗系統。
具體說來,我國計劃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關鍵技術攻關;2027年左右發射3顆先導試驗衛星,開展下一代新技術體制試驗;2029年左右開始發射下一代北斗系統組網衛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建設。
下一代北斗系統以“精準可信、隨遇接入、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為代際特征,將為全球用戶和其他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提供覆蓋地表開闊空間及近地空間的米級至分米級實時高精度、高完好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此外,下一代北斗系統將優化星座架構,形成高中低軌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時空基準維持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持續提升服務性能;建設集成高效的一體化地面系統,實現資源彈性調度、數據共享使用、業務連續運行;覆蓋地表至深空的各類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不依賴衛星的定位導航授時手段融合的各類用戶終端,實現用戶多場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楊長風解釋,下一代北斗系統將實現多種導航手段的緊耦合、發展能滿足各種場景需求的智能終端。
“總體而言,下一代北斗系統將提供精度更高、更可信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說,目前,北斗系統的精度為優于幾米級別,下一代北斗則可以達到優于一米,“北斗系統創新采用了中高軌衛星相結合的星座架構,下一步,瞄準國家綜合時空體系建設的目標,將融合低軌導航衛星,實現更高精度。”
謝軍表示,北斗團隊正在進行相關的技術體系論證,“今年9月份發射的第59顆、第60顆北斗導航衛星,部分職能正是為下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技術升級進行相關試驗。”
11月28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在北京召開紀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三十周年座談會。記者從座談會上獲悉,我國計劃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建設。
座談會上發布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未來在確保北斗三號系統穩定運行基礎上,中國將建設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大、服務更優質的下一代北斗系統。下一代北斗系統以“精準可信、隨遇接入、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為代際特征,將為全球用戶和其他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提供覆蓋地表開闊空間及近地空間的米級至分米級實時高精度、高完好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
據悉,下一代北斗系統將優化星座架構,形成高中低軌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時空基準維持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持續提升服務性能;建設集成高效的一體化地面系統,實現資源彈性調度、數據共享使用、業務連續運行;覆蓋地表至深空的各類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不依賴衛星的定位導航授時手段融合的各類用戶終端,實現用戶多場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根據規劃,中國計劃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關鍵技術攻關;2027年左右發射3顆先導試驗衛星,開展下一代新技術體制試驗;2029年左右開始發射下一代北斗系統組網衛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