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tthaya Prasongsin—Getty Images
特朗普發動本輪關稅戰以來,美國股市和債券市場相繼崩盤,令金融界人心惶惶。但是受影響的還不只是美元和美債,就連美元自身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有分析師警告稱,由于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對外政策,很可能導致全球出現“去美元化”現象。
德意志銀行全球外匯研究總監喬治?薩拉韋洛斯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正在見證所有美國資產價格的同時暴跌,包括證券、美元(匯率)和債券市場。全球金融體系正在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
即便市場暴跌,債券收益率上升,但是美元匯率仍在上周跌至近三年的最低點。薩拉韋洛斯表示,在典型的市場環境下,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市場就會“囤積”美元,作為對抗其他風險因素的“避風港”,美元便會隨之升值。但是這次,特朗普給全球市場帶來的沖擊遠非尋常。現在其他國家已經失去了對美國的信心,而且都在減持美國資產,這很有可能動搖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這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美元的特殊性,來自其他國家的“補貼”。美國每年獲得的外國投資高達2萬億美元,這些外國投資者既包括個人也包括外國政府,他們持有美債總額的30%。他們紛紛撤資離場,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因為當下美國國債規模還在水漲船高,外國拋售的行為很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借貸成本進一步上升。
如果這一屆美國政府仍然致力于維持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那么分析師們就用不著如此擔憂近期的市場波動了。但是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在上周的一次講話中表示,維持美元的主導地位“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并且會導致美國的勞動力和產品失去競爭力。
那么,投資者該何去何從呢?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的全球策略師加里?施洛斯伯格表示,有的投資者已經把目光投向了黃金、德國國債、瑞士法郎和日元等資產。
不過,施洛斯伯格也指出,現在還不到對美元完全失去信心的時候,美元市場崩潰并不是一件馬上就會發生的事,目前美元的頹勢是可以逆轉的。雖然過去幾個月,美元地位已經遭到了相當大的損害,但美元特殊性的支柱因素仍然存在。相比于其他任何一個市場,美國市場仍然更有深度,更有流動性,也更發達和高效。盡管有人認為歐元有可能成為美元的替代貨幣,但是歐洲的分裂程度遠甚于美國,甚至還面臨著解體的風險。
施洛斯伯格表示:“當然,目前存在資金逃出美國的情況。”這反映了市場內部的深層不安,但是“美元仍將是核心貨幣,市面上也幾乎沒有能代替它的貨幣。”
全球對美國的信心動搖了
話雖如此,但是包括施洛斯伯格在內的分析師們都指出,當前的市場環境與以前的幾次市場動蕩有著顯著的不同。以2011年美國國債信用評級下調為例。當時,投資者并未過度在意此事,依然將美元視為穩定的“避風港“,從而避免了市場的失控。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各國政府也能攜手共克時艱。
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以及不顧實際硬搞所謂的“制造業回流”的做法,卻顛覆了幾十年來各國達成共識,并且威脅到了美國作為全球事實領導者的地位。其影響很可能是長期的。
施洛斯伯格表示:“特朗普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讓美國自外于全球經濟。我并不是說,二戰以來的貿易和支付體系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但特朗普這樣做的確會制造不確定性。”
而特朗普政策的多變性,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在短短幾周內,他的關稅政策朝令夕改,一時增稅,一時暫緩,一會兒揮大棒,一會兒扔胡蘿卜。目前,美國政府對大多數國家全面征收10%的關稅,但是對中國征收了145%的關稅。這一切都是以行政令的方式發布的,而不是由國會通過法律,所以這些政策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很容易朝令夕改。這些都削弱了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任。即便這些政策都被糾正了,對美國信用的損害也很難消除。有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的這番折騰,最大的贏家是歐元和日元。
施洛斯伯格表示,投資者如果對當前的市場環境感到擔憂,不妨跟理財顧問談談自己的感受,問他們對市場環境變化的看法。不過至少就目前而言,有一些基本原則是仍然適用的。比如你可以多元化配置資產,既投資美國資產,也投資國際資產,可以考慮將黃金作為“避風港”,或者短期考慮增加現金配置。總之,市場環境是瞬息萬變的,千萬不要為了尋找替代投資而急躁冒進。
最后,施洛斯伯格說:“樂觀地看,這一些都會過去的,所有這些人為的動蕩都會結束。明天不會是世界末日。我的意思是,這一切也許周一就會逆轉。”(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