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全國GDP數據后,各地也陸續發布了去年的經濟數據。目前,31個省份的2022年GDP數據均已揭曉。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8個省份GDP超過5萬億元大關,其中,廣東、江蘇兩省超過12萬億元,廣東GDP總量連續34年位居全國第一。在增速方面,福建、江西并列榜首。
廣東GDP總量連續34年位居全國第一
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129118.58億元,同比增長1.9%,這也是廣東GDP總量連續34年居全國第一。分三次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340.36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52843.51億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70934.71億元,增長1.2%。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的三產比重比較高,廣州、深圳的三產占比尤其較高,不過在去年受疫情影響也較大。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今年廣東的第三產業會有比較明顯的恢復。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也超過12萬億元大關。數據顯示,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122875.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江蘇省統計局的解讀稱,從總量看,江蘇繼2020年、2021年先后邁上10萬億元、11萬億元臺階后,2022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2.29萬億元,連續三年跨越三個萬億元大關;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達10.2%,穩定發揮了全國發展“壓艙石”作用。
江蘇之后,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87435億元,增長3.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41個大類行業中,近七成行業保持增長。浙江2022年實現GDP為77715億元,繼續位居第四,作為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2022年,浙江全省新設企業中民營企業46萬戶,占新設企業數的93.5%。
中西部第一經濟大省河南也實現了新突破,2022年全省GDP初步核算數為6134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1%。這也是河南GDP總量首次突破了6萬億大關,繼續位居全國第五。
四川和湖北繼續處于5萬億梯隊,分列全國第六和第七位。
相比去年,今年GDP總量超過5萬億元的省份增至8個,比上一年增加1個,新增的省份是福建,福建與四川和湖北一起處于5萬億梯隊。位居第八的福建與第七的湖北僅相差625億元,差距非常小。
4萬億梯隊的成員較多,包括了湖南、安徽、河北三個人口較多的省份,以及上海和北京兩個直轄市。2022年,有兩個省份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分別是陜西和江西。
2萬億梯隊省份共有7個,包括了重慶、遼寧、云南、廣西、山西、內蒙古和貴州。其中,直轄市重慶2022年GDP已達29129億元,距離3萬億大關非常近。同處西南的貴州則是首次突破2萬億元。
福建江西增速領跑
在增速方面,31個省份中,共有10個省份增速達到或超過4%,分別是福建、江西、湖南、甘肅、山西、湖北、陜西、云南、內蒙古和寧夏。10個省份中,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只有福建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2022年,福建與江西增速均為4.7%,在各省份中并列第一。
這其中,福建增速在GDP超5萬億元的省份中位列第一。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去年福建經濟受疫情的影響小,福建的新經濟、新能源產業發展突出,比如代表性企業寧德時代帶動了福建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此外,福建沿海的港口資源好,在湄洲灣、古雷半島等地大力發展石油煉化等產業,原來產業結構以輕紡等輕工業為主的福建,現如今產業結構更加平衡。
福建省統計局的分析顯示,2022年1-11月,全省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9.0%和15.2%,分別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2.8和9個百分點,對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6.6%和60.1%,引領作用突出,彰顯工業發展的韌性。
與福建相鄰的江西增速也達到了4.7%。2022年,江西外貿總值6713億元,一舉跨過5000億元、6000億元兩個臺階,較上年增長34.9%;進出口規模居全國第15位,較2021年前進3位。從產業看,電子信息產業進出口1746.6億元,增長28.8%;鋰電產業進出口396.8億元,增長2.5倍;光伏產業進出口263.3億元,增長67.7%。
丁長發說,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就近轉移的成本比較低。江西靠近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土地、勞動力價格比較低,比如贛南的贛州,有十幾個縣,人口總量大。近年來當地的招商引資力度很大,近年來珠三角、長三角的家具、紡織服裝等很多產業轉移到江西,因此近年來江西經濟發展非常快。
而與江西相鄰的湖南增速達到了4.5%,位居第三。湖南的情況也有些相似。近年來,湖南吸引了大量來自大灣區的產業轉移落地,外貿出口增速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全省進出口貿易總值首次突破7000億元關口,為7058.2億元人民幣,比2021年增長20.2%。其中,出口5154.6億元、增長25.3%。
從南北方分布來看,增速前十省份中,南北方各有5個省份。這其中,一些能源產業發展突出的省份如山西、陜西、內蒙古和寧夏增速位列前十。整體來看,這兩年受國內外能源格局影響,能源價格上漲,以能源產業為主的省份和城市GDP增長比較快。
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局長潘志峰表示,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的增速中,能源工業拉動4.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4.4%。其中,煤炭行業增長8.0%,累計增速連續9個月保持在7%以上,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1.1%。從能源產品產量來看,規模以上原煤產量全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全國的26.1%,居全國第2位;發電量占全國的7.7%,居全國首位。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今年,以能源產業為主的省份、城市增長快,主要原因是能源價格上漲。而且這種快速增長的態勢還會持續幾年。林伯強分析,能源發展突出的城市雖然當前經濟增速很快,勢頭很好,但也要及早進行轉型布局。因為等到產業供應鏈得到修復,能源價格也會下行。因此,這些地區要趁現在加快轉型,加快產業多元化,增加后續抵抗風險的能力,“若等到能源價格下行、沒錢的時候,要轉型就比較難。”
編輯丨拾初集團
進入2023年,隨著各省市自治區人代會的召開,各省份也陸續拿出來了自己的成績單給民眾檢閱,2022年全年GDP預計總量以及2023年目標也逐漸公布出來!
2022年,我國內有疫情,外國際經濟衰退,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省份給出了滿意的答復。廣東省預計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8萬億元,五年跨過3個萬億元級臺階、年均增長5%,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此外,福建的GDP沖上五萬億,江西也進入到了3萬億的賽道。
疫情擾動之下,哪些省份逆流而上?
No.1
福建晉級,安徽上位,江西領跑
根據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的預計值來看,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繼續位居省份GDP排行榜前五位。從已公布的2022年GDP增速預計值來看,大多數省份位于2%-5%區間。剛過去的2022年,GDP同比增速最高的是江西和寧夏,增長5%,其他已公布數據省份都在2%-5%之間。北京和海南只說了“正增長”的趨勢,天津也僅描述了“逐季向好”態勢。
從總量來看,全國經濟“領頭羊”廣東實現12.8萬億的經濟總量,預計增長2%左右,繼續向13萬億邁進。經濟體量在5萬億元以上,共有8個省份。對比2021年,排名第八的福建是5萬億級俱樂部“新人”。排名第九的湖南預計“近5萬億元”,還差臨門一腳。
值得關注的是排名第十的安徽。這匹長三角“黑馬”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它常年排名全國11位、位居上海之后,2022年終于以大約500億元的微弱優勢,首次超過上海。從兩地GDP歷年走勢來看,這些年安徽一路進擊,與上海的差距從5000多億元縮小至2021年255億元。2022年安徽連續三個季度超過上海,第三季度對上海的領先優勢一度擴大至2746億元?,F在終于塵埃落定,鎖定十強。
總體來看,2022年經濟站上新萬億臺階的省份共有6座,除了上面提到的福建、江西、江蘇,還有拿下6萬億的河南,以及突破2萬億的貴州。
No.2
2023增長目標一窺
1月15日,全國31?。▍^、市,不含港澳臺)2023年GDP增長目標均已公布,其中不乏勢如破竹者。和2022年目標增速相比,2023年目標增速保持一致的有湖南、上海、江西、內蒙古、西藏、吉林6個省份;重慶、黑龍江、海南、新疆4個省份的目標增速,則比2022年還高出0.5-1個百分點。
大多數省市區2023年GDP增長預期集中在5%至6.5%之間,其中以6%左右或以上最多,有12個(山西、福建、內蒙古、甘肅、云南、河南、河北、重慶、黑龍江、貴州、四川、吉林)以此為目標。而與剛過去的2022相比,2023年全國31省份中有21個調低了GDP增長預期,包括河南、天津、浙江、北京、江蘇、廣東等,幅度在0.5到1個百分點之間;吉林、湖南、江西等6地維持不變;新疆、重慶等4個省市區上調了預期增速,幅度在0.5到1個百分點之間,其中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調幅度最大,為1個百分點。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省,不約而同將GDP增速目標定在5%左右或以上,上海預計同比5.5%以上,北京的預期則是4.5%以上,目標都有所下調,且比較穩健。而天津為4%左右,外界注意到,天津2023年GDP增長目標為近五年來最低。
目標終歸只代表一個努力的方向,拿出具體行動、抓住經濟回升的關鍵,才能實現為2023年以及2027年許下的宏愿。當然,目標是一回事,能不能實現是另一回事。畢竟,高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靠投資拉動GDP的空間越來越窄。同時,不確定預期越來越強,經濟護城河的深淺,決定著未來的天花板。
總之,未來幾年,“5萬億俱樂部”的最終經濟位次,仍舊存在巨大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