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了31個省份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從數據來看,有19個省份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萬元,有7個省份超過了4萬元,其中上海和北京已逼近8萬元大關。
在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區增長較快。其中,西藏以6.9%的名義增速全國居首。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8萬元
國家統計局此前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9%。
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位居榜首,距離8萬元大關近在咫尺。北京以77415元緊隨其后,也在逼近8萬元大關。相對來說,其他省份與上海、北京均有較大差距。
排名在京滬之后的分別為浙江(60302元)、江蘇(49862元)、天津(48976元)、廣東(47065元)、福建(43118元)、山東(37560元)。
以上8個省份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贏全國線。其中,前七名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
“3萬元梯隊”的則多達12個省區市,從第8名的山東到第19名的陜西,其中山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560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區增長較快。其中,西藏以6.9%的名義增速在全國居首,此外,湖北、湖南、山西、貴州、寧夏等中西部省區市2022年的增速在全國也位居前列,分別達到6.8%、6.4%、6.4%、6.3%、6.1%。
分城鄉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2%。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司司長方曉丹表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快于城鎮居民2.4和2.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0降至2.45,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0590元
根據官方定義,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
截圖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0590元,名義增長4.9%,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55.8%,占比最高。人均轉移凈收入、人均經營凈收入、人均財產凈收入所占比重分別居于二、三、四位。作為居民收入的“壓艙石”,工資性收入重要性凸顯。
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6.2%。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相對較快,主要是各地加大政府投資重點工程以工代賑力度,同時在鄉村振興中加大農村特色產業培育和發展,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共同帶動農村居民務工收入增加。據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2022年全國農民工規模達到29562萬人,比上年增長1.1%;月均收入4615元,比上年增長4.1%。
以上海市為例,2022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8942元,從前三季度同比下降0.9%轉為同比增長0.2%。上海市統計局對此指出,工資性收入為該市居民收入的主要構成,占比超過六成,工資性收入增幅轉正對可支配收入實現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
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2022年,從四項收入構成看,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7758元,同比增長4.6%;人均經營凈收入903元,同比下降3.9%;人均財產凈收入12418元,同比下降0.3%;人均轉移凈收入16336元,同比增長2.6%。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1295元,同比增長4.4%;人均經營凈收入756元,同比下降4.9%;人均財產凈收入13791元,同比下降0.6%;人均轉移凈收入18181元,同比增長2.7%。
中國GDP第一大省廣東,居民四大類收入均實現增長。2022年,廣東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2201元,同比增長4.6%;人均經營凈收入5978元,同比增長4.3%;人均財產凈收入6108元,同比增長4.7%;人均轉移凈收入2779元,同比增長4.6%。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中新經緯、國家統計局官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