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天人合一的空間轉換,是道與德的靈魂升華,是未知到已知的實踐,是神話中的神化,是奇跡中的神奇——大道和合的神化,大德通天的化神!
明白中國道理,就是天地道理的大道大理的大道理——西方人永遠學不會更弄不懂的天意和天機!
大道理
2025年4月18日07:53:54
中國不僅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有什么特別的?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這個觀點最早出自英國哲學家羅素的《中國問題》一書,原文是:
“與其說中國是一個政治實體,不如說中國是一個文明——從古延續至今的唯一文明”。
后續美國政治學家白魯恂在自己《China: An Introduction》一書,以及美國一個更加出名的政治學家亨廷頓在自己的《文明的沖突》一書中重復了這一觀點,使得其被更多人熟知。
而這句話的本意,是說中國有別于西方的“民族國家”,是一個“文明型國家”。
要區別于民族國家和文明型國家,就要看這個國家的人有著怎樣的自我認知。
中國人自稱為是炎黃子孫,認為從夏商周到隋唐宋,到元明清都是自己的過去。
要知道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而漢族這個概念最早出自漢朝。在漢朝之前的先秦時期,中國人則分別自認為自己是齊人、楚人、秦人、趙人等等。
在更早之前的夏商兩朝,“中央王朝”的控制區域非常有限,整個中國的政體都是以部落聯盟的方式存在的。
比如說在商朝存在的時候,周國,也就是后來的周朝,其實也同時存在。
但是今天的中國人,會認為齊人、楚人、秦人、趙人是自己的過去,商朝、周朝、夏朝,也是自己的過去,這在歐洲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我們說到歐洲,主要指的是“老歐洲”,也就是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這些國家。
這幾個國家在文化起源上其實非常接近,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
包括今天我們說的英國人和美國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其實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可以說今天的英國、德國、法國人(不包括非洲來的黑人),其實都有著共同的文化和血脈祖先。
但是英國、德國、法國人并不會認為對方和自己是“一類人”。
可以說今天的歐洲,在文化認同上和中國的周朝非常相似。大家都各自認為自己是齊人、楚人、秦人、趙人,但就是沒幾個人認為自己“歐洲人”的身份凌駕于齊人、楚人、秦人、趙人這些身份之上。
相比較之下,現代中國人默認齊人、楚人、秦人、趙人等“民族”同屬于一個國家,在歐洲人看來也很難想象。
所以歐洲都是民族型的國家,中國則是“合各民族為一”,成為了文明型國家。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粗暴的結論,那就是歐洲之所以是民族型國家而中國是文明型國家,是因為歐洲沒有大一統過。
如果歐洲在歷史上完成了統一并延續到了今天,那么今天的歐洲也很可能是一個文明型國家。
我們假設是法國人完成了歐洲的統一,那么法國人不可能硬逼著以前的德國人自稱是“法蘭西民族”。
為了保證身份的統一,這個由法國人統一的歐洲估計今后就得自稱是“歐洲民族”了。
這一點上和中國周朝滅亡后,漢朝完成的民族統一非常相似。
周朝完全滅亡之后,以前的齊人、楚人、秦人、趙人等都拋棄了自己原本的民族認同,開始自認為是“漢人”。久而久之,多個民族就被同化成了漢族。
如果歐洲能統一,那么時間久了歐洲也能出現“歐洲族”一類的民族。
不過對于“統一能各民族合一”這個觀點,有一點無法解釋,那就是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今天的中國不僅有漢族,還有另外50多個少數民族。如果“統一能各民族合一”,那么理論上今天的中國不會是多民族國家,只會有一個民族。
這其中的原因,一來的是“統一能各民族合一”是需要時間的。
今天的中國在推行“中華民族”的敘事,也許再過幾百年中國又沒有民族區別了。
二來就是現代各國在近代受過“現代民族主義思潮”影響。
在近現代的時候,落后的民族為了抵抗強大民族的侵略,往往都會出現“現代民族主義思潮”,通過民族主義團結國民從而抵抗侵略。
而先進的民族也可能因為自身內部的社會變革,出現“現代民族主義思潮”。
前者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中國在近現代的時候積貧積弱,內部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現代民族主義思潮”,這在抗日戰爭中尤為明顯。
后者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法國。法國原本是一個王國,但在近現代的時候法國共和了,把國王腦袋砍了。
法國共和前,法國人的國家敘事就是“國王即國家”,法國人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國王盡忠。
在法國共和后,因為國王沒了,所以法國出現了“現代民族主義思潮”,法國人開始為“法蘭西民族”而戰。
但是很明顯的是,當一個國家出現“現代民族主義思潮”后,這個國家內的各個民族都會開始出現自己的“民族敘事”。
到了這時候,想要多個民族融合變成一個民族,就沒那么容易了。
所以一個國家在出現“現代民族主義思潮”之前,因為國民各自的民族意識比較薄弱,因此比較容易就能融合成一個民族。
但已經出現了“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的話,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民族意識”,這個國家也就會成為多民族國家。
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相對來說,我們每個人對身上的民族標簽本身就沒有看得那么重,時間久了這些“標簽”說不定還會淡化掉。
信息來源:
【1】澎湃新聞·《神話的民族:19世紀歐洲族群觀與民族主義》
【2】看看新聞Knews·《埃及印度也有古老文明 為何沒成為文明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