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陽”之稱的東方超環裝置運行時間破千秒,為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群山之中,科學家通過“中國天眼”發現660余顆新脈沖星,極大拓展了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邊界;上海張江科學城,科研人員潛心攻關新藥研發,在研藥物品種累計數百個……一大批高素質科研人才在各自領域大顯身手,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創新的根本在人才”“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等一系列重大論斷,深刻回答為什么建設人才強國、什么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引領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時代十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抓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前所未有,事業發展和政策創新為人才營造的條件前所未有,人才對我國發展的支撐作用前所未有,中華大地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渴求、創新需求,我們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
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無論是選才育才還是聚才用才,都應該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全球領先的5G網絡布局、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成功……近年來我國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啟示我們,只有支持和鼓勵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根據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才能不斷收獲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標方向。
科研道路充滿艱難險阻,科研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水稻專家袁隆平一心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潛心從事雜交水稻研究數十年,生動詮釋“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帶領科研團隊突破國外技術封鎖,以畢生努力踐行“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用行動鑄就了寶貴的科學家精神。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領和思想保證。各類科研人才務須增進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力量,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
這是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偉大時代,大國、大勢、大事業,呼喚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持續增強人才效能、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強大牽引力和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