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衣冠華服,禮儀之邦,出現過多少燦爛文化,誕生過多少歷史故事,成語、猜字謎、對聯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對聯又稱對子或楹聯,是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或是寫在紙、布上的對偶語句。
據史料文字記載,最早的春聯出現在后蜀廣政二十七年(964年),由后蜀主孟昶所寫,即“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
如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對聯則包羅萬象,一句話,或者僅僅是一個字,它都能有特別的含義,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上聯是:“容易”,下聯是:“色難”,只有4個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先單說上聯中的“容”字,這個字最初出現在殷商甲骨文,本義一般是指容納,引申指能容納在一起的人,不會產生排斥,《尚書·君陳》中有:“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向孔子請教“孝”,孔子回答說:“難在子女的容色上。如果遇上事情,由年輕人操勞,有了酒肉食物,讓年老的人先品用,這就是孝了嗎?”
很多人都清楚,我們會很容易對親近的人沒有耐心,壞脾氣常常帶給親近的人,因為親近,所以有恃無恐,而我們又將好脾氣留給了不親近的人,可我們應當覺得父母等親近之人包容自己的壞脾氣就是理所當然嗎?
仔細想想,答案肯定是不應該,不過在人際交往中,本身也沒有“容易”兩字,即使是與家人這般親密的相處中,對父母和顏悅色,也是難以做到的,“色難”中“色”,指得并是內心的真心實意反映在臉色上。
一撇一捺可以寫個人,但做人卻要一生一世,語言、行為、動作上看似是謙虛恭敬,但內心所想表達在臉面上,又難以讓人忽視,這就是有時你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對的,但卻沒有讓他人滿意,因為他人看到了你的內心所想,知道了你并非真心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