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方政府的各個部門幾乎都會在單位駐地外掛牌,但作為中央領導的辦公地點,中南海卻從未懸掛牌匾,這讓人感到十分費解。
實際上中南海不掛牌背后是有講究的,也是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一致決定,是對中央政府職能和社會影響的長遠考慮。
雖然中南海不掛牌,但對普通群眾來說并不神秘,新華門就在天安門西側的大街上,路過的行人常年能看到中南海的警衛和敞開的大門,大門內影壁上碩大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字說明了這里的身份。
不少老北京都知道,這五個字是毛主席親自提筆寫上去的,而且是精挑細選最好的一步。
毛主席書法造詣很高,他選的這幅字放在這里是有很深的用意的。中南海的歷史非常悠久,遼金時期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那時候還被金人叫作西苑太液池。
到了元蒙統一國家后,才有了中南海這個名字,這里原本的亭臺樓閣也迎來了新一輪擴建和整修,并成為了元蒙皇宮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看到的中南海,其實是明代成型的,那時候明朝的皇帝把中南海當成了宴會場所,為了方便皇帝盡興后有個下榻的地方,中南海又增加了一些行宮。
但直到這時候,中南海還沒有成為皇帝辦公的地方。第一個把中南海當成辦公地點的皇帝是康熙,這也成為了清王朝的一個傳統,就連慈禧太后都常年居住在中南海。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共中央接手了具有濃厚歷史氣息的中南海,當時中國幾乎在動蕩中度過了100年,即便是皇家園林也已經蕭瑟不堪。
據當時接收中南海的工作人員回憶,他們第一次到這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臭。中南海里有著大量的樹木綠化,陳年的枯枝敗葉無人處理已經全部腐爛,所以味道非常難聞。
當時院落里的淤泥已經有百年歷史,里面甚至還殘存了不少槍支彈藥,是數百名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清理整改,才重新把中南海恢復到過去景色宜人的風貌。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對于工作人員的努力卻有些“不領情”,原來主席并不喜歡中南海,更喜歡遠離市區的香山,那里沒有那么喧鬧,毛主席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
再加上毛主席是很痛恨封建統治階級的,而中南海住過不少的封建主義頭子,毛主席可不想跟他們住同一間屋子。
但葉劍英從安保角度考慮,在香山辦公隱患太大,中南海要方便的多,所以硬是通過中央政治局表決讓倔強的毛主席服從安排,成為了中南海的住戶。
其實在中南海剛剛成為中央領導人的辦公地點的時候,確實有懸掛牌匾的相關計劃的,當時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齊燕銘就打算懸掛中央人民政府的旁邊。
為了彰顯中央政府的不同,齊燕銘也下了血本,他找來一塊金絲楠木牌匾,又親手寫下中央人民政府幾個大字,再請北京城里最好的木工將其雕刻出來。
但齊燕銘沒想到就在自己將要掛牌的時候,周總理居然制止了他,周總理告訴齊燕銘,人民政府是要為人民辦事,如果把牌子掛高了,人民群眾就會產生畏懼之心,這和新中國的初衷是違背的。
如果一定要掛牌子,就將其換成為人民服務,而且要請主席題字,時時刻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干部而不是什么官老爺。
總理的反對意見后來也得到了其他中央領導的贊同,政府部門的牌匾往往代表著自身的權威,新中國的政府和舊社會不一樣,不是統治階級的衙門,即便是中央領導也不能脫離群眾。
周總理這樣做其實還有更長遠的一個考慮,新中國建立以后,最讓他擔心的就是腐敗滋生的問題,這是權力的寄生蟲。
為了以身作則,周總理才決定不掛牌匾轉而以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題字警醒廣大黨員干部,人民政府不是玩弄權力,而是用權力為群眾服務。
主席也強調,將為人民服務刻在新華門的影壁上,就是讓每一個跨入這道門的干部都時刻牢記自身的使命。
雖然齊燕銘的牌匾最后沒有得到使用,但這畢竟是一個歷史的見證,所以還是被妥善保管起來,展覽于今天的北京博物館,象征著共和國初建的那段歷史。
毛主席和周總理都是目光長遠的領導人,他們強調為人民服務的原則直到今天依然是黨和國家干部教育的主要思想路線之一。
一個國家的官員如果腐敗橫行,官僚精神高漲,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將自己當成了國家的主人,那這個政府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這是舊社會中國政權留下的教訓,主席和總理希望我黨的干部不要重蹈前人覆轍,浪費了來之不易的革命勝利成果,他們的教誨至今仍回蕩在中南海內外。
資料來源:
【1】中南海:探秘中國權力中心.人民日報海外網 [引用日期2021-08-06]